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崔健一块红布表达了什么,以及一块红布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一块红布
1、“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要上你的路。
2、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我的手也被你攥住。你问我在想什么,我说我要你做主。我感觉你不是铁,却像铁一样的强和烈。我感觉你身上有血,因为你的手是热呼呼。
3、我感觉这不是荒野,却看见这儿的土地已经干裂。我感觉我要喝点水,可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
4、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因为我的身体现在已经干枯。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嘟....... ”
5、这首歌是被誉为中国摇滚教父的崔健老师创作的《一块红布》。很多人把这首歌当作情歌来理解翻唱,但作者本人传递的感知却是对摇滚音乐的热爱。
6、崔健不仅是音乐教父,而且是一位创作大师。歌词里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及他所热爱的摇滚乐,却用“一块红布”作隐喻来抒发自己音乐感情。
7、与其说这首歌传递的是他对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不如说表达的一种精神,对自己热爱事物的精神。每一句歌词都传递了他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这条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还会遇到许多挫折,甚至危险,他也誓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音乐。因为做这样的事能让他感到快乐,感到幸福。这或许就是崔健做音乐的意义吧!
8、在中国,有了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存在。积极的推动了摇滚乐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给更多喜欢摇滚乐的朋友起到了带头的作用,让摇滚乐这个环境越来越好。因此,摇滚教父这个头衔给崔健老师确实是实至名归,非他莫属!
9、然而,各行各业像崔健这样具有长期价值的人少之又少。不要谈及对行业的贡献,甚至规则都不愿意遵守。人们更愿意成为既得利益者,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事值得长期做吗?”这样的概念。原本,是一场长跑的运动,大家都当作短跑来进行。最终跑的太快,用力过猛,动作变形,悔恨不已......
10、一切都是积累!只有像崔健老师那样对音乐的执着与认可,才能不顾一切的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行业。中间会有各路妖魔鬼怪的打扰,会有各种诱惑,但是坚守自己的原则,着眼未来,思考未来并为之付出,结果都不会怎么差。
11、一个人最重要的底层观念就是成为长期主义者!最具商业价值的能力就是看透未来的能力!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二、崔健:摇滚十三年
1、我走上音乐这条路和我家庭对我的影响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2、我是朝鲜族人,出生在北京。我父亲在部队文工团是吹小号的,
3、母亲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我从小接触最多的也就是音乐。
4、小时候,我还记得我父母喝酒后会唱歌跳舞,这让我很早就感觉
5、到,音乐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能。当然现在音乐对我来说,
6、也是生存的手段。另外,就是我这个家给了我一种音乐的氛围。
7、我小时候功课很好,得过好几年的双百,每到放假,经常会拿一
8、些“五好生”的奖状回家。二年级时还当过班长、学习委员。我小时
9、候尤其喜欢文学,对文字很敏感,语文老师很喜欢我,这和我后来写
10、小学几年,经常转学,有二年是在灯市口一带上的,三四年级后
11、都是在海淀区。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刚到新学校,就会被同学们欺生,
12、心里真是感到特别特别的难受。我不喜欢打架,属于那种没有什么进
13、攻性的孩子。那时候我的表达能力也不行,不要说话,一着急说话就
14、十多岁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但又跟大人的感觉不一样。
15、喜欢追逐时髦,记得刚刚流行长发时,我也留起了长发,弄得我爸妈
16、很不舒服,我爸说:“瞧你那头发,成什么样,还不快去剪了,你让
17、我们看着舒服点好不好?”我索性把头发全推光了,搞得他们哭笑不
18、 14岁时,我爸觉得我该学些什么了,先是给我借来一架手风琴,
19、我觉得没劲,不肯学。我爸又给我拿来双簧管,没两天我又还给了我
20、爸。最后我还是学起了小号,这是我爸的本行。开始时,是我爸教我,
21、后来他发现父子之间实在没法成为师徒,便重新给我找了老师。刚开
22、始学的时候,每天要练1个小时。吹号必须要练功,必须要保持肌肉,
23、我大约在16岁时,第一次见到吉他。当时,有人拿着一把吉他,
24、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也是乐器?后来,偶尔也能见到一些穿着时髦的
25、年轻人在路边弹吉他,唱一些“黄歌”,像《康定情歌》等。那时人
26、们的感觉是,谁要是弹吉他谁就是流氓,因为吉他是属于资产阶级的。
27、但渐渐,我也迷上了吉他。我觉得吉他又能弹,又能唱,最能完
28、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了。不像吹号,只能吹一个声部,而且种种很规
29、范的要求让你只能固定到一种非常机械的模式里,没有什么创新性。
30、所以,吹号对我来说,相对是一种压抑。
31、 19岁那年,我开始正式学弹吉他。当时弹吉他的人还是不多,在
32、人们头脑中,依然是在玩时髦,不是有修养的人所为。但对吉他的热
33、爱已使我们不再在乎这些了,当时,我们一帮玩吉他的有三五个人,
34、都非常喜欢音乐。我父亲很开放,他没有限制我,他还曾经通过朋友
35、 1981年,我考进了北京歌舞团,我是团里的小号手。
36、进团时,正值轻音乐刚刚流行。我除了吹号,也给别的歌手配配
37、器,弹弹吉他、唱点伴唱之类的,大多唱的是一些流行歌,也算是彻
38、我的演唱才能也是在那几年发挥和显示出来。记得1983年时,我
39、有一次随团去邯郸演出,有天晚上没事了,我弹起了吉他,没想到我
40、的歌声一下子把大伙给震住了,有一个女孩当时就感动得哭了。
41、渐渐,我的歌声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不少音像单位也开始找上我。
42、当时有个朋友,姓黄,我们一起选歌,他填词,然后配起来录音,当
43、时觉得挺有意思,也挣了一点钱。
44、后来我感觉到,唱别人的歌实在没有任何前途,要做流行音乐,
45、必须自己学会创作、制作和演奏等。当然,我也知道我自己没什么底
46、子,就瞎写一通,什么都写,写完之后就自己唱。我写的第一首歌叫
47、后来,我和刘元他们几个,组建了一个名谓“七合板”的乐队,
48、没事就聚在一起,唱些自己喜欢的国内外流行歌曲。1985年,我们录
49、制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盘磁带,叫《梦中的倾诉》,算是正式闯入了中
50、 1986年,我25岁,这年初,我头一次接触到摇滚乐这个在当时还
51、很陌生的玩意,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就觉得全身有一种冲动的热流。
52、此后,我的思路和我的创作开始往这方面迈进,我有一种强烈的创作
53、激情和自信。我感觉只有摇滚才能深层地解释音乐。
54、很快,我就写出了《不是我不明白》,这是我创作的第一首摇滚
55、歌曲;接着我又写了《一无所有》。一个月后,当时王昆筹备一个纪
56、念1986国际和平年的百名歌星演唱会,有100个人参加,其中20人可以
57、独唱,谁有歌,谁就有独唱的机会。我们就把这歌拿给了她,我听说,
58、当时主席台上不少人听完我的歌,抬屁股就走了,但王昆同意了。这
59、演出时,我穿的是一件颇像大清帝国时期的长褂子,身背一把破
60、吉他,两裤管一高一低地蹦上了首都体育馆的舞台,这时,台下有些
61、骚动,有人在说:“这是什么德性?”当音乐响起来我唱起:“我曾
62、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时,台下才安静下来。
63、唱完这首歌,我就开始走运了,马不停蹄地到处演出,一直到现
64、在。唱片公司的合同也源源不断。今天看来,有一点是无疑的,这就
65、从我出道到现在,已经有了10年的时间。这十年无论从个人还是
66、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变化全部反映在我的音乐、我的歌
67、我一共出过四张专辑,这几张专辑,整体音乐创作还是以摇滚乐
68、为主,基础上没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形式、录音的过程中变化比较多,
69、第一张专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棚里“泡”出来的;第二张专辑在
70、棚里做现场的感觉,比较受朋克的影响;第三张和第二张差不多,只
71、是打了点儿;第四张受RAP、TECHNO的影响多一点。
72、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以前的作品,我感到有些显得太较劲了,不够
73、自然,有种故作深沉的表露。当然任何时代都伴随着进步,今天看昨
74、天的作品,就会找出不足,明天再看今天的,又会感到不满意。我承
75、认我是个对自己作品永不满足的追求者。
76、现在我还演唱一些过去的老歌,比如说《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77、《解决》、《一块红布》、《一无所有》,说实在的,在唱这些老歌
78、时,我是有些勉强,有一点是在考虑市场、考虑观众的情绪。
79、真正能让我激动起来的还是我的新歌。我的新专辑《无能的力量》
80、是我最满意的一张专辑,从音乐到歌词,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入地切入
81、这个社会,但我没料到的是,居然有这么少的人理解这些。这使我有
82、时会感到孤独,这时就特别渴望别人的理解。这种心情下,我就在家
83、里听音乐。我积攒了上千张CD,平时都不听,这时心情会告诉我去听
84、哪种音乐,然后我再去写东西,然后发现自己是强者。当一个人发现
85、自己是强者,能主宰自己生活的时候,孤独又有什么?
86、有很多人不喜欢我现在的音乐。因为我过去写东西比较抽象,这
87、也是很多人喜欢我过去的东西的原因。过去我多写一种理念,一种往
88、外走,而我现在的音乐是另一个方向的,就是落下来,因为我发现,
89、我想要的东西不在别处,就在这里。过去写出走、太阳爬上来、天还
90、在、假行僧,现在我则写具体的东西,我认为这样更有力量。我觉得
91、真正的摇滚乐就应该写这个,起码说我的摇滚乐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92、在音乐态度上我比以前更尖锐,同时有一种伤感的东西出现,过
93、去有点傻,没有发现那些伤感的东西。年龄的增长,责任的增长,社
94、会经验多了一些,发现了小时候发现不到的东西,再过10年可能又与
95、有一天,在丹麦的一个音乐节上,我喝得半醉,漫天的红色云彩,
96、周围有7个舞台。赤橙黄绿青蓝紫,所有的舞台都有音乐,随便去哪里
97、都可以。我一个人半醉在音乐里,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我真的热爱
98、这种生活,我下辈子还想过这样的生活。
99、我也听到圈里有人说,我挡了他们的道。我觉得特别可笑,这真
100、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是他们自己不努力。如果这帮
101、人说我挡他们的道,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走的不是一条道,我走我的,
102、他走他的,唯一的一点就是市场,因为市场只有一个。我岁数这么大
103、了,而他们年轻,还有那么多人,我要能挡他们的道,那他们也真是
104、作为职业音乐人,我的演出机会并不多,每年仅二三十场,与国
105、外同类歌手200多场的演出相比,还是少很多。现在我每天至少工作五
106、六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我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无间隙地听音乐、
107、除了工作,我很注重身体的锻炼。我现在每周坚持三次跑步和游
108、泳。我的想法是,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白。过去我
109、觉得拥有爱情、事业、运动,就会得到幸福,现在我把运动放到了生
110、我觉得生活和音乐中的自我反差挺大的,我工作起来非常非常严
111、厉,甚至有些残酷,错了一个音,就得重来。但在生活中,我是个挺
112、情绪化的人,平时也爱和人开开玩笑,可以说是一个很轻松自如的人,
113、如果不开心的话,也会非常外在地表现出来。
114、我有一个女儿,但我不太愿意让人们知道我已经做了父亲,我有
115、时候还想当孩子,因为我还有好多好多事想做。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
116、的人来说,只要他还想做事,他的出发点都是孩子。我不敢跟我女儿
117、说我的这种感觉,这会让她产生一种怀疑感,我自己知道就行了。当
118、孩子的父亲是有具体责任的,我要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未来投入很
119、这些年来,中国的摇滚乐从唱片上、媒体的声势上比较大,但演
120、出上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发展,乐队虽然增多了,但从制作质量上没
121、结果是摇滚乐队没有赞助,没法搞音乐,没法巡回演出,没有音
122、响设备,演出越来越差,别的流行音乐有赞助,能搞大型演出,把市
123、场给惯坏了。同样一组音响,租金是3000元,可是摇滚乐队一场演出
124、给1000元就算不错的了,这就造成音响效果越来越差,听众也觉得太
125、所以,中国现在的摇滚乐是残疾的,没有现场能力,大多数中国
126、人是靠看杂志、听磁带来感觉摇滚的,连听CD的能力都没有,我的
127、 CD才卖3000盘,而我的磁带卖了30万盘,差多少?听磁带、看杂志,
128、中国的摇滚乐可以说是四面楚歌,第一是管理。第二是盗版,9比
129、 1,给我们经济上太大的压力。第三是港台音乐或颂歌蜜曲,全是那种
130、软绵绵的音乐,你看看出租车里,中学里,全是这种带子。第四是内
131、部发展不健全,造成内部没有力量。
132、我们做音乐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觉得做音乐的特别无聊,
133、很没有修养,小痞子作风。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做音乐的不是流氓,
134、不是痞子,但也不是知识分子。我们大多也不是能说会道的那种,但
135、心里真正有想法,我们只是想说点实话。
三、被骂惨的00后偶像版《一块红布》,到底讨好了谁
1、从《浪姐》里的《艾瑞巴蒂》,到《乐夏》里的短视频神曲大串烧,我们早已经习惯在综艺中看到很多“根本听不出跟原版有什么关系”的改编。
2、但当看到了这段以电子舞曲为主要表演风格、迷幻的灯光下带着几丝暧昧的《一块红布》舞台,很多人还是被震惊了。
3、震惊到——有些人明明平时也是偶像团体舞台的爱好者,却依然会在这个表演中感到强烈的违和感。
4、最终只能用一脸懵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啥?这是崔健的那首《一块红布》?”
5、然而如果度过了最初的震惊就会发现——无论是对这首歌的“魔改”本身,还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争议,并没有什么能让人感到意外。
6、换句话说,整个事件更像是这个“造星时代”下,作品与包装、创作者与观众、饭圈与大众之间彼此割裂,格格不入的一个缩影。
7、必须承认,如果不是因为那是《一块红布》,这段“魔改”舞台也不会突然以这样的方式出圈。
8、整件事起源于一档名为《少年ON FIRE》的综艺。在第二次舞台公演时,“时代少年团”的两位成员宋亚轩和刘耀文被安排表演了这个节目。
9、不同于人们熟知的“摇滚老炮式嘶吼”,《一块红布》整体被改编成了偶像团体舞中常见的电音唱跳风格,中间还插入了一大段激烈的唱跳歌舞;
10、而更加引发争议的则是舞蹈动作的设计——
11、在昏暗的红色灯光下,两个少年相视对望,一边唱着”我说我看见了幸福“,一边扯下彼此眼睛上蒙着的红布,;
12、在节目中给出的解读中,这个舞台代表着“撤下禁锢自由的红布,他们才是彼此世界里的色彩”;
13、然而舞蹈动作中一系列的颇为“暧昧”的肢体互动,在舞台灯光、烟雾气氛烘托下,却让不少观众“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
14、就连明明一字未改的歌词都变的奇怪了起来——“我的手也被你攥住,你问我在想什么,我说我要你做主”。
15、直到被人传到微博,随即迅速被摇滚爱好者骂惨。
16、有人认为用这样“软绵绵毫无力量感”的思路改编《一块红布》,是玷污了原版作品的精神内核;
17、也有人只是目瞪口呆地看完,然后默默表示“实在是欣赏不来”。
18、对于熟悉原版的人来说,不难理解摇滚爱好者们在看到改编之后的崩溃——
19、作为崔健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一块红布》早已在一代人的心中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20、如今突然看到它被改成了泯然众人的偶像男团舞,甚至引发了不少“卖腐”的质疑,自然感到有点难以接受。
21、甚至开始有人开始将炮火对准台上的两个年轻的小偶像:“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畸形审美吗?”
22、然而更加讽刺的是,即使是站在台上的两个年轻人,也很难说真的能够接受这样的“改编”。
23、其中一个表演者,16岁的宋亚轩,明确表示选择《一块红布》作为自己的公演曲目的理由是“它比较摇滚,正好是我喜欢的风格。”
24、结果看了改编后的版本后跟搭档双双笑容消失,甚至直接吐槽“好尴尬”“强行改编”。
25、还欲言又止地提出“伴奏能不能像原版一样用吉他,钢琴有点……”
26、节目中没有呈现更多有关“改编合不合适”的讨论,从最后的效果上来看,两个年轻小偶像的“不喜欢”显然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27、同样是选秀公演的编曲,《浪姐》里的姐姐们可以硬气地对节目组说“不”;
28、但名气、资源都很有限的新人,恐怕只能成为被公司、节目组安排的“工具人”。
29、然而不管怎么说,荒谬的结果已经产生:
30、这样一个不知道究竟在讨谁喜欢的改编作品,就这样决定下来,然后出炉了。
31、而它本质上也不过是当下娱乐工业流水线上——完全抽调表演者乃至作品本身的灵魂,只为最大程度撩拨受众情绪——的一个最讽刺的缩影。
32、在改编版的《一块红布》引发反对者的愤怒之后,更值得玩味的,是维护者给出的理由。
33、除去双方立场中偏激的互喷对骂,一个广泛获得了认同的观点是——“只要我买了版权,改编就是我的自由”;
34、如果非要抬杠的话甚至可以说——“前一阵《乐夏2》里大波浪把《爱情买卖》改成了“墨镜一戴谁也不爱”的神经质式潇洒,摇滚圈是不是应该向慕容晓晓道歉?
35、然而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这个理由中的偷换概念。
36、那些看完改编版《一块红布》后觉得违和感满满的人们,反对的是改编本身吗?
37、恐怕真正不能接受的,是它“居然会被改成这样”。
38、大波浪乐队对《爱情买卖》的改编颇受好评,是因为他们用前卫的电子化编曲,对原版“动次打次”的单调节奏进行了颠覆性的补充和丰富。
39、更重要的是,改编过的作品从旋律到表演都透着浓浓的个人表演风格。他们改编的、演绎的,都是发自自己内心的美学表达。
40、而这次的《一块红布》是吗?反正宋亚轩和刘耀文下台之后,表情看着都挺丧的,也承认自己“不够投入”。
41、而部分粉丝口中所说的——改后的版本赋予了这首歌新的灵魂——大多数网友在看完之后,似乎也并不买账。
42、知名音乐大V@耳帝将改编后的《一块红布》称为是“偶像流水线式的内容生产方式”,认为其无视表演者自己的想法与审美,听不到任何真实的意志与真诚的信念在里面。
43、对歌曲的改编当然是节目组的权利,然而作为普通观众,似乎也应该有给出意见和评价的自由。
44、然而紧接着又有人拿出了那个万金油一样的武器:
45、“你可以不喜欢他们对《一块红布》的改编,但请允许它存在。”
46、要我说,这可能是郭敬明给娱乐圈留下的,最具有杀伤力的“生化武器”。
47、他在《演员请就位》里用这个理由,坚持给了表现一塌糊涂的新人演员一张S卡;
48、如今则有人开始用这个句式,应付任何对他们喜欢的事物进行批评的人。
49、如果你稍微留意就能够发现,“存在即合理”在如今的舆论场上,已经变味成了“圈地自萌”的代名词。
50、然而其中最大的逻辑漏洞,却是天天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所忽略的——
51、批评并不意味着打压。而“允许它存在”,也并不意味着闭上嘴不说,闭上眼不看。
52、在一个正常的舆论场上,批评者们的愤怒并不会让这个改编后的作品消失,甚至不会让“改编”这种行为消失;
53、甚至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批评或赞美某个事物的权利,不同意见之间的讨论”才会有意义。
54、而在这场有关《一块红布》的争论里,粉丝们喊得最响亮的声音就是“不喜欢你可以不看,不要跑过来指指点点。”
55、一旦有人对改编提出反对意见,就变成了“摇滚圈不尊重多元化的表达,对偶像文化进行打压”。
56、所谓的“你可以不喜欢这个改编”,也只是可以在心里不喜欢;但是不能批评它,甚至不能提到它。
57、这句看似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金句”,似乎正在成为了粉丝们拒绝批评的“挡箭牌”。
58、这或许也是这场争议在舆论场上愈演愈烈的最主要原因——
59、饭圈控评话术早已在互联网中结成一张大网,而人们对于“文艺作品批评权”被变相剥夺所积攒下来的不满,在这次争议中正在集中上演。
60、不过坦白说,这场摇滚圈和饭圈之间的大型battle究竟正走向何方,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61、而作为对崔健的版本稍有了解的路人,真正感到困惑的反倒是:“改成这样的《一块红布》,到底是给谁看的?”
62、改编歌曲被认为“糟蹋了原版”的,《一块红布》并不是第一个。
63、之前《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第一次公演,那个集齐了所有“难搞”姐姐的节目《艾瑞巴蒂》,就曾经被批是把新裤子那场“艳光四射的坎普艺术秀”,改成了老年健美操。
64、水果星球乐队在《明日之子》上改编歌手杭天的《我们都是快乐的牛羊》,当时收获了许多好评;
65、但也有人认为改编后的版本完全成了“动物大蹦迪”,与原版中的暗喻和讽刺感背道而驰。
66、“我们坐在破旧的卡车上,开往一个模模糊糊的方向。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我们头上有一张网。”
67、针对这些作品本身的优劣,评价各不相同。
68、然而去沉重化、年轻化的方向,似乎已经正在成为“改编经典作品”的主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
69、无论曾经是多么沉重的东西,都能拿过来套上一层“流行文化”的壳子,包装成为“年轻化的表达”;
70、在流水线式的商品化运作下,那东西原本的意义是什么,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71、然而更加荒谬的是,这种包装方式本来被认为是向流量屈服的“无奈之举”;
72、但这次大众对于改编《一块红布》的广泛批评却隐约揭示着,那个节目组拼命想要迎合的所谓“年轻人”,可能也只是虚拟的主流。
73、粉丝们对于表演的无力赞美,更像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而非真的被作品打动;
74、而网上铺天盖地普通观众的批评声,也不止来自那些“根本没人在乎的中年人”。
75、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就连十几岁的表演者本人都有点难以认同这样的改编,所谓“年轻化”又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
76、大众本以为自己早已经在与饭圈的话语权抢夺战中一败涂地,没想到还有仰卧起坐的这一天。
77、或许是因为《一块红布》的确足够有名,人们知道它不该只是两个少年在舞台上粘腻腻地互扯眼罩;
78、所以它才有机会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演一场大型的水土不服,而不是像更多事物那样,被打着“年轻化”的旗号顺理成章地忘记。
79、更新、更流行的文化会一直不断涌来;
80、但以怎样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被标记为“过时”的事物,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81、不知道这次的“翻车式出圈”,会不会给娱乐圈中那些沉醉于“流行文化”包装的人敲响了警钟——
82、如果被看重的只剩下了“流行”,那么真正的“文化”又从何谈起呢?
关于崔健一块红布表达了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