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装车平台2024,以及自动化装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2024款丰田兰德酷路泽J250首次亮相,起价约5万美元
【新车迷原创】8月2日,2024款丰田兰德酷路泽(Toyota Land Cruiser)在北美首次亮相,该车是J250版本,不是真正的“陆地巡洋舰LC300”版本,外媒称其为兰德酷路泽普拉多,当然在美国,不管是J250还是LC300统称为兰德酷路泽(Land Cruiser)。
兰德酷路泽J250在美国起售价为50,000美元左右(约36万元),搭载2.4T混合动力系统,输出功率 326马力。上市后将和路虎卫士、福特Brocon、吉普牧马人竞争。据悉,2024款丰田兰德酷路泽J250将于明年春天在美国正式推出。
外媒报道称,全新兰德酷路泽普拉多应该比旧款更便宜,起价在 50,000美元左右。虽然这并不是很便宜,但相比2021款陆地巡洋舰的起价为 85,515美元,新款SUV的价格将比其前身低约 30,000美元。在北美,这款新车代号为J250,与雷克萨斯GX和陆地巡洋舰300系列采用相同的TNGA-F平台,但价格比前者更实惠,尺寸也比后者更小。
说到尺寸,这款全新SUV长4,920毫米、宽2,139毫米、高1,859毫米,轴距为2,850毫米。这意味着该车型比路虎卫士 110长163毫米,但是它的轴距短了173毫米。相比之下,中东版2021款丰田酷路泽5700车身尺寸,长*宽*高:5170*1980*1930mm。与此同时日版新款兰德酷路泽的车身尺寸为4950/1945/1980mm,轴距2850mm,这和新车相差不大。
外观方面,正如之前发布的渲染图一样,全新丰田兰德酷路泽J250采用十分方正的造型,设计风格类似于路虎卫士,看起来非常硬派,越野风格十足。整体造型与2024款雷克萨斯GX一样,采用方形设计,带有许多复古风格的造型线索。丰田官方称其展现出“真实”、“永恒”和“专业”的粗犷外观。
从前脸看,丰田兰德酷路泽J250有一个方块状的前保险杠和矩形格栅进气口。兰德酷路泽1958入门版和旗舰级首发版(First Edition)配备圆形 LED车头灯以及带有“TOYOTA”字样的传统格栅,而中配版本则采用FJ62那样的矩形大灯。1958款采用了塑料材质的前面板,更换起来应该比旗舰级首发版的喷漆部件更便宜。
从尾部看,丰田兰德酷路泽J250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条,而是采用简单的方形尾灯。设计令人愉悦,没有任何俗气,全尺寸备胎整齐干净地隐藏在后保险杠下方。
丰田兰德酷路泽J250首发版限量 5,000辆,其特点是装有前防护板、岩石导轨和车顶行李架。这款顶级车型还配备了圆形前灯、尾门灯、挡泥板和“后门防护装置”。所有车型均标配 18英寸车轮和四季轮胎,可选 20英寸车轮。值得一提的是,首发版拥有更宽的车轮。
新款丰田兰德酷路泽共有七种颜色可供选择,包括黑色、Ice Cap, Wind Chill Pearl, Underground, Meteor Shower, Trail Dust, Heritage蓝色。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双色调外观,采用 Trail Dust或 Heritage Blue搭配 Grayscape车顶。
丰田兰德酷路泽五座内饰延续了大家熟悉的风格,兰德酷路泽1958版本采用布质内饰、按钮点火装置和 8英寸丰田多媒体系统,以及带有手动调节和加热功能的前排座椅、方向盘加热和六扬声器音响系统。其他亮点还包括无线智能手机充电器和 2400W交流逆变器。
选择中配兰德酷路泽,它具有加热和通风的 SofTex前排座椅,并具有电动调节功能。它们还配有更大的 12.3英寸中控屏幕和10扬声器音频系统。而旗舰版 First Edition则采用真皮内饰,以及门板上的“First Edition”标志。
顾客也可以选择高级套餐,增加了真皮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平视显示器和 14扬声器 JBL高级音响系统。该套件还包括数字后视镜和天窗。
其它配置方面,2024款兰德酷路泽标配了丰田 Safety Sense 3.0驾驶员辅助系统套件。它包括全速范围动态雷达巡航控制、车道追踪辅助(车道居中)和带行人检测功能的预碰撞系统。此外还有自动远光灯、路标辅助、主动驾驶辅助和带转向辅助的车道偏离警报。最后的亮点是盲点监视器和后方交叉交通警报。
和“真正的”陆地巡洋舰一样,这款 SUV也采用非承载式车身 TNGA-F平台。虽然全新雷克萨斯GX配备 3.4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260千瓦/354马力,峰值扭矩为649牛·米,但美版2024款兰德酷路泽将独家配备 i-Force Max混合动力系统。它由2.4升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1.87 kWh电池组和带有集成电动机的八速自动变速箱组成。综合输出功率为243千瓦/331马力,峰值扭矩为630牛米。
与老款车型一样,新款兰德酷路泽250系列将标配全时四轮驱动、两速分动箱,以及自动限滑中央差速器和锁定后差速器。最重要的是,新款兰德酷路泽250的离地间隙为 8.7英寸(221毫米),接近角、离开角和通过角分别为 30度、22度和 25度。所有车型均配备下坡辅助控制和爬行控制功能,可用作低速巡航控制。而且,许多关键的车身底部部件都隐藏在车架纵梁内,这将有助于它爬过岩石和障碍物。
该新车还配备了“新开发的带双管减震器的双横臂前悬架”以及带螺旋弹簧的多连杆后悬架。其他亮点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32毫米制动盘和标准拖车挂钩,使该车型能够牵引高达 6,000磅(2,722公斤)的重量。
新款兰德酷路泽250系列的定价将在稍后公布,目前,丰田已经承诺,1958基本型的起价为5万美元左右,而首发版的价格无疑会更高。之前国内有媒体曝光称新款普拉多将引进国内,那么大家觉得它的售价多少合适?
新车迷编辑,喜欢本文请点赞、转发、关注新车迷,谢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车迷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理想汽车2024年三大目标曝光
年销量超过30万辆之后,外界对理想汽车有了更多的期待。近日有消息称,理想已经向供应商“通气”,预测明年销量将超过80万辆。
11月17日,广州车展发布会后,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接受采访时对此“辟谣”称:“2024年80万辆销量是坊间传闻,我们还没有正式披露明年销量目标”。
不过,他也指出,2024年理想确实有几个关键目标:
第一是挑战豪华品牌第一名。理想认为,2024年20万以上市场整体渗透率会占到55%左右,即400万辆左右规模,这意味着在新能源车在创新者曲线中将进入晚期大众阶段。在此重要转折点,理想必须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是增程车型进入20-30万元市场。目前理想在售的L7、L8、L9系列车型主要聚焦30万元以上市场,明年伴随着理想L6的发布,理想增程产品将完成20万元以上产品的完整布局。
第三是加速纯电布局。不止MEGA,明年理想还会有三款高压纯电产品发布并开启交付,逐步丰富纯电产品布局。
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左)、理想MEGA产品负责人李昕旸
至于AI智能方面,刘杰并未做过多介绍。他表示,关于智驾、智舱,以及理想为什么要做MPV的故事,都会在今年12月举办的MEGA发布会上,由李想本人和大家介绍,可以期待一下。
年交付超30万辆,成为首个达到这一成就的中国豪华品牌。毫无疑问,2023年对于理想汽车来说,是快速发展的一年。
今年6月,理想汽车月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且上半年销量超过去年全年;
二季度财报会上,李想喊出“明年挑战BBA,冲击中国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目标;
今年10月,理想汽车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达4.04万辆;
三季度财报会上,李想预计第四季度公司交付量可以达到12.5-12.8万辆……
对于如此销量,刘杰表示,理想是有预期的。“年初我们确实制定了一个全年销售36万辆的目标,但由于当时还处于比较特殊时期,还不敢100%的判断,于是又设定了一个30万辆的底线目标。”
理想之所以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销量,是因为在用一套严谨的方式预测市场、判断市场和其他品牌的变化,从而去更加理性的设定目标。即:“目标设定模型”。
根据刘杰介绍,理想每天、每周、每月都会预测、分析过往目标市场、消费力、价位段、渗透率等;也会关注头部企业集中度的变化。“去年我们的目标预期和达成间有一定距离,今年目标和达成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接近,曲线越来越稳定;不会再发生高瞻远瞩制定了目标。”
不过,他也坦言,MEGA比较特殊,它是一款从0到1的新产品,几乎开创了全新的需求。其产品模型能否做到100%正确,是否变成了科学算法,仍然需要持续的训练、调整、复盘回看问题过程找到重要依据。
至于2024年销量目标,尽管刘杰没有给出确切数字,但还是透露了一点小线索。
“今年2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会达到55%左右,整体市场会超过400万辆。”刘杰称,最近几个月理想汽车在20万以上新能源市场的市占率稳定在15%以上,明年希望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这就意味着年销量至少达到60万辆以上。
想要销量翻倍,必须要完善产品矩阵。
首先要攻入的,就是更广阔的20-30万元市场,依然以增程打头阵,毕竟这是理想的立身之本。
理性L序列代表增程电动平台的SUV系列,数字大小代表车型尺寸级别。
相比全尺寸SUV理想L9、中大型SUV理想L8和理想L7,理想L6的定位是家庭智能豪华中型五座SUV。
尺寸定位中型,也意味着价格降低,作为理想首款价格在30万内的车型,绝对是明年理想冲量的关键。
根据此前路透谍照来看,这款车型依然是继承了理想L系列设计风格,有成为爆款的可能性。
在理想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业绩会上,李想也表示,对理想L6非常有信心的,相信理想L6会成为理想L系列里面单月销量最高的车型。
与此同时,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理想现有L系列车型都将迎来改款。在新能源市场越发“卷”的当下,理想如果选择降价,或者提升性能配置的方式,增加产品性价比也不稀奇。
理想也并非没有压力,毕竟近期“华为系”攻势很猛。
当然,理想的应对措施不仅有扩充现有主销产品线,还有早已布局很久的“第二战场”——纯电赛道。
作为纯电市场的第一个产品,MPV车型MEGA也是此次广州车展上理想发布会的重点。
根据刘杰介绍,理想MEGA于广州车展开启预订,预计售价60万元以内;将于12月正式发布;2024年1月试驾车进店,将开启锁单,并按照预订顺序进行优先排产;明年2月正式开启量产和用户交付。
关于为什么要做一款MPV产品,此前的交流会上,理想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介绍。一句话概括:其认为现在市场上没有一款MPV产品,满足中国家庭真正需求、理想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更多阅读——8000字解析:理想MEGA)。
尽管定位MPV,但刘杰认为,其目标用户不止于此。“无论是50万以上细分市场还是MPV市场,80%左右购车者都是家庭用户,而且价位段越高,家庭用户的占比越大。目前,理想汽车家庭用户占比高达95%。所以对于理想MEGA而言,我们会更关注购买50万以上车型家庭用户的需求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他举例称,在埃尔法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国内并没有价格在100万左右的MPV车型。当时在100万左右的汽车市场的主要销售车型是宝马7系、奔驰S级和奥迪A8三款老牌行政级轿车,以及宝马X5和X7、奥迪Q7,奔驰GLE和GLS等豪华中大型SUV。所以当埃尔法进入100万左右价格市场后创造出了新的需求,或者说创造了新的细分市场。这也导致了奔驰S级、宝马7系的用户选择了埃尔法。
当下市场MPV车型设计偏埃尔法风格
因此,刘杰认为,MEGA到最后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现在的埃尔法用户,还有很多来自于豪华轿车或SUV的用户。
至于为何把价格定在50万元以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对市场的判断。刘杰指出,20万以上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5%,近40%了,而50万以上新能源渗透率只有11%。
这也意味着50万以上汽车市场并没有好的新能源产品能够让有50万以上车型需求的用户从购买燃油车转变为购买新能源车型。这一现象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在此之下,刘杰对于MEGA的销量充满信心。“50万以上MPV细分市场月销量在6万辆左右。而对于一款优秀产品的基本要求至少是10%的市场份额。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市场份额,可能就不是一款优秀的产品,或者只是最初比较惊艳,但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对于理想MEGA,我们的目标是成为50万以上车型的冠军。”
这意味着,理想对于MEGA的年销量预期至少在7万辆以上。
在介绍MEGE设计初心,以及未来预期的同时,刘杰、李昕旸也回应了针对MEGE的一些质疑。
首先是车身尺寸大,是否会造成“停车难”等问题。
李昕旸回应称,MEGA整车尺寸为5350mm*1965mm*1850mm,这是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实际考察了很多类型的停车位后,确定可以进入全国大型商场地下车库后定下的尺寸。
不同于混动款MPV发动机或者增程器都是横置的,会占用车轮空间,导致前轮拐角受限。MEGA的纯电架构,不需要做双动力性能保护,可以保证很多看似无法通过的转弯都是可以操作实现,更具灵活性。
同时,在视野上,很多人受限于风挡、三角窗、窗线和玻璃面积等视野因素不敢开MPV车型;而MEGA在设计之初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隐患问题,也做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除了物理尺寸和机械结构之外,我们认为MPV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视野问题。”刘杰补充举例道,现在看到的梁柱它并不是A柱、而是风挡安装梁,具备吸能和缓冲的效果,真正的A柱在后面。“最早这根梁柱角度不是这样,原有设计角度如果遇到1.5m以下的人可能会产生视野盲区,所以最后修改了梁柱角度,也因此导致整个研发周期向后推了一个季度。”
其次是“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实现条件是否有限制。
对此,李昕旸表示,这个数字它并不是在实验室内或在某些条件下才能达到,在实际体验会看到更好的充电表现。针对极端天气下,理想也做了很多摸底测试后发现,它的适应性还是非常好的。比如寒冷天气下,需要通过提前预热和与充电桩联动;在较热天气下,需要拿出部分功率提前做降温处理,让电池的充电性能得到充分保证。
这背后核心原因得益于麒麟电池内部热管理结构。
刘杰称,理想选择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可以在搭载麒麟电池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控制电池内阻,配以较好的热管理技术与MEGA整车热管理技术。
<span style="color: rgb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
“相比液态电池,我们(固态电池)未来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成本优势。”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
8月22日,上汽集团与其投资入股的清陶能源宣布,二者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单体能量密度达368Wh/kg,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83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将于2024年在智己品牌的新车上实现量产。
更重要的是,该368Wh/kg的半固态电池成本与目前三元锂电池成本相当。目前,三元锂电池的成本约为0.86元/Wh。《电动汽车观察家》了解到的信息是终端市场或已卷到了0.6-0.65元/Wh。
而在清陶德计划中,下一代固态电池产品成本将比同等规格的磷酸铁锂或三元电池低10%-30%;2027年问世的第三代产品,将再降本40%。
如此具有颠覆性。清陶会是下一个“宁王”吗?
2024年,量产<420Wh/kg的半固态电池
从量产角度来看,368Wh/kg的能量密度已经相当惊人。
目前,高镍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极限在300Wh/kg左右。从系统层来看,搭载于极氪009实现1000公里续航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55Wh/kg。为实现千公里续航,极氪009的带电量为140kWh。
李峥表示,智己于2024年量产的千公里续航车型带电量约为130kWh左右,将配合800V的高压平台,重量相较同规格的液态电池系统降低了十几公斤。
将在2024年搭载于智己新车的清陶固态电池
已在SOP状态的清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为<420Wh/kg。在材料上,清陶选择用氧化物和聚合物作为第一代固态电解质使用,同时仍采用少量液体浸润的方式解决界面阻抗的问题。目前液体含量为5-15%。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与锂离子液态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性价比等指标上保持一致。
李峥表示,按照当前电池的材料体系,第一代固态电池可以支撑的最高能量密度是420Wh/kg,“再高的一些材料选择就会产生不满足客户使用(例如性价比等)的状态。”
此外,固态电池固有的安全性也将推动电动车的安全竞争再上一个台阶。
上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表示,第一代魔方电池在系统层面实现零爆炸、零燃烧;因由固态电池的出现,第二代魔方电池可以做到电芯级的零爆炸、零燃烧。
李峥表示,一方面在于魔方电池在整车系统层实现了良好的隔热和热传导路径规划实现;另一方面,尽管固态电池确实可以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很大能量,但并不会轻易引燃下面的电池。因为固态电池材料阻燃性能较高,电池耐受温度高。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只是清陶的开局之作。
按照计划,清陶将在2024年SOP能量密度为400-500Wh/kg的第二代固态电池,含液量小于5%;2027年SOP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第三代全固态电池;
在生产工艺上,三代电池相比目前主流的液态电池产线,将分别有30%、60%和70%的改变;
在核心技术上,在全陶瓷电解质、金属锂改性图层、界面浸润融合等底层技术外,清陶还同时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关键技术能力。包括:
干压片成型电极片、固态电解质量产涂覆、吨级量产无机固态电解质、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包覆、陶瓷补锂、软包电芯大模组集成、方形电芯CTP成组技术等;
从成本上,在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追平液态电池后,后两代电池在规划的基础上,成本相较第一代产品将分别降低20%和40%。
即以目前三元锂电池0.86元/Wh计算,则2027年的清陶全固态电池成本将为0.52元/Wh,达到目前行业内卷到极限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价位。
在清陶看来,固态电池的成本优势首先是基于材料导致的,而随着产业完善和规模化,价格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李峥表示,清陶一代电池选择了氧化物+聚合物的技术路径,第二代固态电池选择了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的路径,利用不同的材料之间的物理性能让电池更致密、阻抗更小。“从半固态到全固态也是工业逐步迭代升级,界面越来越完美的过程,改善无止境。”
如此之高的能量密度,和颇具想象力的成本下探空间,使固态电池“看上去”具备成为锂电池“颠覆者”的潜力,清陶或许能成为下一个“宁王”❓
但事实上,道阻且长。规模化、技术和产业成熟度,是固态电池从概念走向市场必须要迈过的“坎”。目前看来,上汽将扮演着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重要推手。
2025年,智己、飞凡、荣威、MG将推出多款搭载新一代固态电池(或为清陶第二代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全年销量预计将突破“十万辆级规模”。
在采访现场,上汽官方特别提示是“十万辆级”,而不是“十万辆”。
按照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至2025年新能源销量将达3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70%,即245万辆。
这为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和上汽未来的产品力提供了非常充裕的想象空间,但新技术的应用,当然也对上汽产品定义和销售服务体系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另一方面,“尝鲜者”完成固态电池的初期市场教育后,“大佬”是否能够进场摘桃子。
在李峥看来,清陶首先是一个材料公司,同时是一个工厂,“我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这当中积累的Know How,和从零出发没有固有技术成本,是我们的优势。”
目前,清陶已经完成了固态电池、新材料、自动化装备、电池回收利用四大板块,13家子公司,具备电池研发、设备生产、材料生产、电池生产回收能力,已投产1.7GWh的固态电池产能,至2025年的计划在建产能为35GWh。
同时,清陶通过与上汽成立合资公司,正在快速积累从电芯到整车系统级的量产经验。
例如固态电池体系大多采用软包形态,但在量产论证过程中,清陶和上汽发现软包电池装车时存在焊接、可靠性、稳定性和系统集成销量等问题。因此联合开发了方壳电池,将材料界面致密化的问题在成包前解决。
显然,固态电池对液态电池的“颠覆”不是朝夕之功,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王林在表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是固态电池的天然优势,也是用户需求所在。“只要产业成熟到一定程度,一定能达到这样(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效果,所以我们对固态电池非常有信心,认为一定能够在未来成为能源系统的首选。”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